Astronomy · Feeling

雨滴在思考,上帝在发笑。

    大街上行人匆匆,色彩缤纷艳丽的衣裙随风散成了夏初的花瓣,将一切模糊成为一种暧昧的味道。巴黎第2区的街道上人们行色匆匆,可以看到一对对牵着手的男男女女们,散发出无比幸福甜蜜的荷尔蒙,整幅画面美丽的刺眼。雨一阵一阵的,伞总显得多余,却必不可少。我就这样,坐在窗边,看着路上的行人,痴痴发呆。少有的宁静,内心嘈杂之间的片刻。

    昨夜看了一部关于Aaron Swartz的纪录片,心理乱糟糟的。脑子里不停地浮现Mark说的“connect the world”,以及Aaron说的“public domain”。有时候,我们随心所欲的使用着互联网,理所应当的认为它应该是怎样的体现着自由和共享,然而我们并未意识到,这种自由实际上也是由一些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捍卫而来的。仔细想想,科学家的论文被出版者拿来当商品买卖这一点本来就很令人惊讶。科学家的经费出自政府/个人机构的基金资助,而政府的钱又来源于税收,那么最终(受资助的)科学家研究的成果都是要让每个民众同等的享受到的(理想的情况下)。然而,在科学家往期刊投稿需要交版面费的前提下,这些期刊仍旧向读者收取高额的阅读费用,这无疑是在阻碍科学更广泛的传播。知识的权利似乎被集权在少数的几个大的出版机构手里,他们凭借着对阻断知识的自由传播而赚取利润。

    很庆幸我们有arXiv这样的网站存在,使得科学家们可以更广泛的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而ApJ也将一年之前的文章全部公开。同时,我认为公开文章也是大趋势所在。作为人类共有的知识财富,阻碍其流通,且在其中赚取利润显得越发的不合理。虽然,期刊确实需要支持运营费以及组织审稿人,编辑等费用,但每个投稿人也在支付着高额的版面费。尤其是Nature集团的子刊们,漫天要价。

    忙完了ALMA的观测申请,却越来越觉得自己真的是欠的太多了。到现在才开始用git对文档进行版本控制。以及,自己对于概率统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这怎么能够是一个做天文观测的人能够妥协的现状呢?

    虽然常常在思考生与死:很显然,生命很脆弱,生命很有限。我惧怕死亡,惧怕一切的湮灭,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但又究竟该怎样的度过这么有限而又脆弱的一生呢?是被生活的琐碎所填充?亦或是自我麻醉,在二次元中寻找幻想里的慰藉?还是整天活在别人眼中,极力优化自己的外表,在社交网络上光鲜亮丽内心却无比空虚?亦或是忙碌的工作,不让自己去惧怕生命虚无的本质?

    有时候,一个本来没有意义的事情,思考太多无益于领悟事情本身。

    夜深了,我又该从梦境中醒来了。

2 Comments

  1. 我反而认为如今的现状才是这个资本主义的人类社会之中的“政治正确”。

    我所理解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生存游戏规则便是商业化。在这个游戏里,利益可以驱动一切,也只有利益可以驱动一切。如果要让一项事业健康蓬勃的发展下去,只有将它置于利益驱动的大流之中不是么。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 linux 系统。如果不是 canonical 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推动 ubuntu 系统商业化,我想 linux 将永远停留在小众的极客圈子里。

    学术期刊也是一样吧。如果不是有各大出版商为了利益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想我们今天也许不能享受到如此便捷的出版发布服务。arXiv 虽然免费、便捷、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但认真的讨论起来,它终究还是专业期刊之外的那个 alternative。

    1. 或许。上述的那些“理想主义”过于超前,在那样的一个理念下,其实当今的我们是缺乏支撑其实现的动力的。我赞同你说的,“利益”是目前推动绝大多数东西发展的动力。但或许,在社会发展到未来的某个阶段,这种“利益”主导的驱动会渐渐的被“理想主义”取代。 这难道就是“共产主义”吗?(笑~)

      BTW, 多谢光顾寒“舍”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