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24号到26号短短三天时间,距现在已经有6天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写些感想。在这里找到个机会上网还真的不容易。
此次研讨会我第一次做了口头报告,没想到的是,紧张感几乎一点也没有。不过报告时间没控制好,又碰到了十分守时的徐仁新老师主持的Section,结果报告的提问时间就悲剧的没了……所以谈反响的话,几乎是无从下手,因为就没有手……
这次会议的主题当然还是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研讨会的两天报告大多涉及了射电天文的仪器和技术方面,而探讨天体物理的成份比较少(除了郑老师在提问中说到astrometry的重要性,报告里几乎没有怎么提到astrometry)。其中大口径望远镜主要涉及到的是新疆80米望远镜的计划,包括项目介绍、选址、评估一下可以做的science等等(大部分由乌站的人做报告);然后就是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的一些设备技术情况的介绍(天线,接收机,多波束相关等等),项目进展介绍等等(所以上海台人也很多);接着还有一些关于德令哈13.7米毫米波望远镜的天线面板方面的进展(主动面板和照相技术);另外还有物理所的人介绍了高温超导接收机;紫台的史生才老师介绍了太赫兹设备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其中还提到了咱们国家准备在南极兴建的太赫兹望远镜项目(这个和我关心的领域比较合拍);崔向群院士介绍了我们国家的30米太赫兹项目(很振奋的大计划啊,经费要比LAMOST多不少);还有韩金林老师雄心勃勃的C-ART计划;还有临时加的南老师的FAST介绍(看情况,遇到很很多困难……)等等。
另外,科学上的报告主要涉及到了宇宙学(关于陈学雷老师的一个项目设想,名为”天籁计划“,该项目主要为研究暗能量提供独立于超新星观测的数据),脉冲星(涉及到的比较多),分子谱线,类星体,喷流,星系尘埃(这个是我的题目)等等。
总结一下,感觉这次报告收获比较大的部分是听到了咱们中国射电天文未来的一些比较大的工程介绍,这些工程涉及从米波到亚毫米波段的窗口。同时,当我听到自治区对咱们的80米射电望远镜强力支持后,心里感觉还是很温暖,虽然这和近期美国发布的天文年度报告中任何一个计划的经费预算比起来,这个是微不足道的小菜一碟,但还是体现了咱们国家的进步。
最后一天我们去了距离80米射电望远镜候选地较近的奇台江不拉客风景区游玩,令我感叹的是彭秋和老爷爷的身体和饭量如此的好,连我这个年轻人都不觉惭愧啊。后生要努力了~
高端啊,这玩意儿需要邀请么?下次不知道能不能加上我啊~
需要注册,报告需要申请吧。
欢迎你啊,找个搞天文的,然后你可以以家属身份参加。
哥,你不要这样鄙视我嘛 = =#
没鄙视啊……你在IT界应该很牛吧~
高科技东西。。。不懂。。。
哇!!你见到彭秋和老爷爷了!!!羡慕啊!!去年在石林的时候,爬个好高的石头山,他都比我爬的快。。。惭愧了。。。
好喜欢好喜欢他老人家!!!
希望他一直都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对啊,他身体很好啊。